第(2/3)页 这时候两架更为笨重、巨大的架壕桥车从预备阵地出去,顶着一颗颗呼啸而来的石弹,推入大谷关城外侧足有四五丈宽的护城壕沟之中,架出直接进逼到城墙根的通道。 数十将卒手举重盾,顶着城头砸下的滚石擂木,通过架壕桥车贴近城墙,从外侧将吊桥顶死,彻底堵死守军出关城反攻的通道。 对于不敢出关城阵战的守军,天雄、靖胜、骁胜、宣武诸军已经形成一整套的标准操作,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先堵死守军反攻的可能,方便己方将更多的重型战械拖上战场。 单纯比拼战械的消耗,司空府什么时候畏惧过? 无论坚固程度、攻击威力还是精准程度,军械监所造的战械,早就不是河洛汉军能及。 不过,大谷关也确实险固,只要守军意志不被摧垮,一时间想强攻下来也不是易事。 更何况大谷关也不仅仅只是长峡南口一座关城。 除了长谷的南口外,这条位于嵩山与万安山衔接的三十里长谷里,总计筑有七座军寨关城,控制着南侧谷口更为险要的七处险隘峪口,共同组成洛阳城东南方向严密的门户防御体系——河洛行营的兵马要能将这八座关塞都逐一拔除,地势就会豁然开朗,进入伊水与洛水交会冲积而成的洛东平原。 然而,这岂是容易之事? 同样的一幕,也发生洛阳城南仅四十里的伊阙城外。 伊阙又名龙门,乃是洛阳城南的天然门户。 在那里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河从中流淌而过,远望就像天然的门阙一般,遂名之伊阙。 隋帝都洛阳,筑皇城正对伊阙,于是又名龙门。 两山之间,除了宽逾百丈的伊河水面外,近岸的河谷地极为狭仄,峭壁如刃——曹师雄窃据河洛之后,还特意在龙门南面的栖凤岭,紧挨着伊水东岸新筑一城作为新的伊阙县治,与伊阙河谷之中、据河所建的数座隘堡险塞,共同组成洛阳城南、沿伊水两岸绵延十数里的伊阙关防御体系。 曹师利早就死于徐怀手下,其子曹成作为曹氏硕果仅存的二代子弟,如今也是河洛首屈一指的大将。 曹成站在伊阙南城之上,神色严峻的盯着南朝沿栖凤岭南坡扎下的一座座营盘,就像丑陋的苔藓粘在大地上。 在伊阙城出城反攻的通道被南朝前锋兵马堵死之后,南朝主力步骑就像洪水一般肆无忌惮的涌来,一辆辆重型投石弩,还有巢车、楼车、洞屋车等重型战械,像蜗牛一般往前缓慢蠕动着。 不仅曹师雄、曹成、孟平、孟俭等河洛诸将,镇南宗王府的其他人也想能尽可能将河洛上百万军户及驱口迁到黄河以北。 不过,他们之前又害怕提前组织北撤,不仅会令那些驱口纷纷站起来反抗,军心也会动荡不安,叫归附汉军出现大规模的逃亡,更难抵挡南兵趁势杀来。 镇南宗王府及河洛兵马都总管府一直拖到九月底,拖到静惮宗王府增援过来的四万骑兵经函谷关、虎牢关进入郑州之后,才在内部公布详情的北撤计划。 静惮宗王府增援过来的四万骑兵,之所以直接穿过虎牢关,进入郑州等地,一方面洛阳附近地域狭仄险峻,缺少骑兵进行大范围穿插迂回作战的空间,在洛阳与南朝司空府的甲卒兵团进行大规模的会战中,骑兵绝难讨到便宜。 另一方面,河洛兵马都总管府也自恃洛阳外围与京襄兵马直接接壤的伊阙关、大谷关、轘辕关地势极其险要,易守难攻,有三四万精锐驻守就足够了。 更为主要的,还是兀鲁烈、曹师雄、仲长卿等人更担心他们一旦正式启动北撤计划,徐怀随时都有可能组织十数二十万精锐步骑,直接从许州出兵北上先取郑州,然后经郑州往西杀破虎牢关,西进洛阳。 然而他们在郑州、汴梁方向,以及更北面的怀州、卫州等地的驻防兵马,在颍州会战里被杀得太惨。 虽说在过去三四个月里,镇南宗王府又紧急从军户里签征了数万兵马,但新军既无兵甲,又没有成熟老练的武吏、老卒填充基层骨干,战斗力极其“感人”。 现在除了四万河西骑兵直接增援过去外,曹师雄也另派大将孟平率三万精锐进驻郑州。 要不做这样的安排,他们很难想象这个冬季能不能抵挡住南朝司空府再次组织二十万步骑经许州悍然北上。 虽说河洛境内目前仅剩四万精锐兵马,但曹师雄、曹成等人却以为足够了。 这些年,曹师雄经营伊阙、大谷以及轘辕三关,即便谈不上固如金汤,也绝非南兵三两个月能叩开——在险要的地形前,兵马规模再大,也没有发挥的余力。 要不是镇南宗王府在颍州会战里败得太惨,致郑汴陈宋等地都无望守住,会使得河洛的侧翼暴露出来,曹师雄怎么可能舍得退出河洛? 此时看着有如洪潮一般涌来的南兵,曹成心冷如冰,暗想:倘若能叫这些南兵在伊阙城前撞得头破血流,撞得痛不欲生,也许他们就不需要从河洛撤出了。 “船!那边有战船下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