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艰难的扬州新政-《猛士回明》
第(2/3)页
开始的时候任民育对有些新政也有些不太理解,比如对军政分开,任民育就觉得地方大员如果没有军队的管辖权,恐怕有令难行,且没有文官的制约,恐唐朝后期的藩镇之乱又将重演。
罗剑跟他解释道,以后军队发展的趋势都是火器化,而这些武器装备的生产,依靠军队自身的能力是无法解决的,而现在军中实行的后勤统一补给,也能有效防止军队到了地方自立为王。
文官和一些地方官员插手军事,以外行指挥内行,明末的惨痛教训不能再在扬州重演。而军事将领以武力干涉地方政事,则其性质则更为恶劣,一个依靠武力压制百姓的政府是无法长久的。
罗剑和史可法已经记不清找了多少官员进行了象同任民育这样的交流,这些谈话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效果却没有罗剑预期的好,几千年来形成的一些固定思维想要改变绝非一日之功,一些人思想观念的顽固远远超出了想象,尽管罗剑想尽可能地统一思想,反对派还是不可避免地形成了。
反对派也很明确,大多以中层官员为主,其中上次马士英强行安插到扬州的官员占了多数。他们以“祖宗之法不可易”为由,强烈反对扬州不与朝廷保持一致,搞自己的小王国。而且新政一出,官员的地位将大幅下降,为官者无威严,则不可役民。
本来以中层官员为主的反对派并不能成什么气候,但一人的到来,让反对派们找到了靠山,也有了更多的底气。
年高德劭、号称蕺山先生的刘宗周刘老先生是史可法用书信请来的。
已经六十八岁的刘宗周在历史上因为南明朝廷被满清所灭,对明朝官员纷纷投降满清失望之极,最后于绍兴老家绝食而死。
现在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南明朝廷在扬州军几次大胜之下,南明小朝廷至少在短时间内危急是没有了,刘老先生的绝食行为自是也不会发生了。
刘老先生虽再也不愿到马士英把持的小朝廷为官,但对史可法的邀请却并没有拒绝,他也听说了扬州与朝廷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也想过来看看。
刘老先生对“扬州新政”中的两条尤其意见最大,一是鼓励工商的政策,老先生认为若此政一出,则人人逐利,长久以往,则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纲常不再,其恶果日后难以想象。
其次是对官员的一系列制约政策,刘老先生在崇祯朝时就指出过,认为崇祯朝求治太急,用法太严,颁布政令太频繁,升降官员太草率。大臣们因害怕获罪都文过饰非,不愿尽职尽责,所以虽有人才却不能发挥作用,虽有将领却不会带兵,虽有士兵却不能杀敌。刘老先生认为当务之急是收拾人心,而收拾人心首先应从宽待官吏开始。
刘老先生认为扬州新政中的官员任职条例,比崇祯朝对待官员更为苛刻,为官者不得时时小心翼翼,否则随时可能触犯,如此为官,岂能尽职尽责?
在一次公开的讨论会上,刘老先生引经据典,一番之乎者也说得罗剑云里雾里,很些有狼狈不堪,刘老先生甚至指着罗剑说他“不学无术”,这让反对派们很是暗中开心了一番。
刘老先生对扬州玻璃厂也是极为不满,认为其生产之物,除了引导奢糜之风,对百姓生活无甚作用,他老人家就不许家人购买一件。
对这个问题倒是史可法首先开口跟老先生解释,玻璃厂除了生产玻璃和镜子,也能生产望远镜、透明的容器等物,于科学研究之道大有益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