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姐夫的境界-《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2/3)页

    张阳点头道:“这都是我提前都交代好的,就按照媳妇的说法去办,但凡是有技术上突破的人,我们都给予奖励,若是还能带头改良生产方式就可以入我骊山研究院,以后专门负责提高技术和产量。”

    在生产和建设上都是张阳拿主意,在账目与金钱运作上都是玥儿在安排。

    夫妻俩一个管着后方的银钱,张阳管着前方的建设。

    婶婶急匆匆去村子里传话。

    张阳切好甜瓜递给李玥,“媳妇,你有身孕也不能不吃水果。”

    吃下一口甜瓜,李玥摇头道:“不用夫君喂,我能自己吃。”

    “慢点吃,今天想吃什么口味的菜?”

    “嘴里没味,想吃点咸口的。”

    “我可以再拌个凉菜。”

    听着夫妻间的亲昵的对话,正在做题的小武感觉头皮一紧,不知怎么了做题的思路断了。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骊山的发展规模又上了一台阶。

    徐孝德跟着太子走入骊山,这骊山不是随便什么人可以进入,跟着太子来探望太上皇,还能来这里看看。

    这些天李承乾亲自督办官学的开办,各地关于官学开办的奏章也都是太子亲力亲为的批复。

    从潼关道长安城一线的州府都已经设立的官学,这都是太子的功劳。

    来到皇爷爷的住处,却没见人,听伺候的太监说是和邹国公去钓鱼了。

    李承乾又是走向渭水河边,这才见到了皇爷爷与张公瑾正坐在河边的树荫下钓鱼。

    “太子殿下不去问声好吗?”徐孝德小声道。

    “不用了,孤会打扰爷爷的雅兴。”

    李承乾折回往村子里走去,“孤知道骊山的书舍,这里的孩子读书都是不用钱的,这可是各地州府不同,书舍费用要全部由州府来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徐孝德点头道:“太子殿下,各地州府也有自己的顾虑,眼下赋税虽说好了点,可是在银钱方面还是捉襟见肘。”

    “没错,孤也建议过用粮食来偿付,可各地粮食都丰收,根本不缺粮食,那些生员夫子更希望能够收到现钱。”

    见到上官仪正在不远处端着一碗黍米饭,他坐在田埂边大口地吃着。

    李承乾走到他身后,“上官仪?”

    嘴里吃着饭食,上官仪抬头见到太子连忙起身行礼,“太子殿下。”

    “打扰你用饭了。”

    “也吃完了。”上官仪把空碗放在一旁,擦了擦嘴,“不知道太子殿下到来,是下官失礼了。”

    “孤近日一直在考虑官学的开办事宜,知道你们骊山的官学是最早开办的,此番来问问。”

    “不知太子殿下有何疑惑,下官知无不言。”

    李承乾点头面带难色,“各地州府的官学开办,多数的阻力也都是因为银钱,而各地夫子教书还是收寻常人家的束脩,这束脩有的给粮食,有的给绸缎布匹,还有的给银钱,因为这几年粮食丰收,他们都不收粮食了。”

    “太子殿下是担心教书夫子索要束脩会造成负担,而这些负担都落在了寻常人家身上。”

    李承乾点头没有否认。

    “太子殿下还在犹豫这笔银钱要从何处来?”

    “正是如此。”

    上官仪思量半晌,“下官倒是没有考虑过这等事,历来教书夫子不是生员便是各地州府推荐的士子,年迈的也就算了,若是年轻人他们一边教书自己来准备科举考试,也能解决生计,下官倒是有个建议,只是不知道是否合适。”

    “父皇都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孤自当效彷,你直说。”

    看了看李承乾的脸色,上官仪开口道:“朝中已开科举,若是这些士子和生员知晓入官学教书能够给他们参加科举的时候带来好处,自然可以大大改善此种情况。”

    李承乾思量半晌,“倒是新奇的想法。”

    “我们骊山一直以来都鼓励村民多多思考,将复杂的事情以更简便的方式去解决,我们的工厂改善了很多,现在的产量已经是去年的两倍之多。”

    李承乾又道:“何种好处?”

    “在长安城建设一个驿馆,有专人看管,但凡来应试科举的考生皆可以在科举期间住在驿馆,一切食宿皆由朝中承担,以此减少生员和士子们的负担给予保障,下官观察过长安城的物价,从贞观四年到如今长安城的人口翻了一倍有余,物价和食宿费用上涨不少。”
    第(2/3)页